→ 新闻资讯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我被这场戏感染了——观看《情满幸福院》感怀

2024-04-10 18:41

作者:舞笛

在如今的知识信息爆炸时代,包揽全部功能的手机几乎捆绑了人们的所有时间,除了组织包场或者那些老年人以及少数戏迷,很少有谁会认认真真看完一场戏。我亦没例外,至少30年都没在演出现场坐下来认真看过一场戏了。

然而,就在2024年三八节这天,我竟非常投入的看完了一场戏,而且还是现代戏,即由“郏县海宣池曲剧团”推出的“中华慈善品牌项目大型德善曲剧《情满幸福院》”看戏地点呢,是鲁山县磙子营乡的韩西村——根据市慈善总会安排,随慈善总会的会长助理尚东平女士前往观摩巡回演出。没想到,当我实实在在坐下来看完一场戏的时候,已不止是被感动了,而是受到一次心灵剧烈震撼——这是我的真情实感。如果是国家大型剧团的重磅节目有这等效果恐怕并不奇怪,可他们却是一个“大篷车”型地方民营剧团,也就是一辆大汽车载着一个剧团走街串巷流动演出,从剧情到演技都说得上是上乘,因此我内心忽然感到一阵惊异:如今文化宣传载体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对戏剧这种传统文艺兴趣已很淡化,大多早已忽视了它的存在,鲜有光顾。有时看电视节目翻到了戏剧,也总是蜻蜓点水,停留不久,即使看电视戏曲比赛节目,也仅仅是听个唱段,基本不会探究整个剧情,至少这是绝大多数中青年人的心态。然而,这次我坐下来了,几乎是花半天时间一字不落地看完两场戏。前场《慈善会长》小剧,剧情是以鲁山县慈善会长刘涛为原形积极救助困难村民家庭的事迹创作的,也是慈善会长群体形象的代表和集中反映。大意是村里一位幼年丧母、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农妇陶冬莲在家里仅存的一棵根苗——孙女娟娟在考上大学之际,她又身患癌症,无钱医治,在这“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竟遇顶头风”的极度窘困时刻,刘涛按照市慈善总会提供的募捐思路积极奔走,通过慈善“大病救助”项目为其筹措到帮扶资金,把党和社会的关怀及时送到她们家中。这则故事完全是根据鲁山的真人真事编剧的,属于戏曲阆苑里的报告文学,倘若为夸张的虚构,提着真名、道着实姓如何向当地群众公开演出?有道是画神容易画人难,幻想中虚无神仙画得相似程度即使有差异也无伤大雅,毕竟人们都没见过,但眼前的真实人物若画得出入大了就是艺术的败笔,会令人嗤之以鼻的,此戏剧目虽小,情节不长,可这出生活实情剧确实同样感人,既表现出了艺术张力,又真实可信,这才是创作者的真功夫;主场《情满幸福院》系一部新创大型慈善现代戏,演出时长两小时,其剧情为热心慈善事业的村民程大憨,在市慈善会的指导和县慈善会谷会长的支持帮助下,积极办起一座养老院,为村里那些老人无人照应的、体弱多病的、残疾人以及外出打工而无法兼顾孩子等困难家庭搞好生活服务、排忧解难,使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残有所依而演绎的生动曲折故事。此剧虽属虚构,却有着实际原型和真实而深厚的生活基础,它取材于我市“郏县幸福院”的动人事迹。

坐在台下的我,随着剧情的展开,时而开怀,时而悲悯,当戏唱到高峰时,我竟情不自禁的泪水盈目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处!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常写故事的人,面对编演的情节,通常并不那么易受感动,可我还是被深深地感染甚至是震撼了。通观整部戏,不但剧情设计合理、感情充沛、峰回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出神入化,而且师承我国著名曲剧演员海连池的主演周少军等一班演员的演技颇佳,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显示着老戏骨的真功夫。在我看来,他们确实具备职业演员水平,不但剧情效果出人意料之外,而演出效果同样超乎预想,且又在情理之中——故事情景并没有明显的图解政治口号痕迹,达到了艺术与生活嫁接的高度统一。剧情所展现的是:既有助困帮扶、救人危难的故事,又有舍己为人、忍辱负重、感化浪子回头、挽救失足青年的意蕴体现,非常有教育意义。尚东平女士告诉我,此剧目是市慈善总会主导编排,高德领会长在百忙中可是全程关注支持此戏创作,多次对剧本亲自下手修改,并对剧目亲自命名,同时在排练过程中,他还多方协调,为成功演出提供保证。也就是说整个剧目是在市总会的精心指导下,反复推敲,多次修改,精心排练,力求消除“编”的痕迹,才达到了如此接地气的至高艺术境界,堪称上乘剧作。可以说,这两台戏即使拿到“梨园春”舞台高调上演也不掉份,由不得不热烈鼓掌并在心底赞颂他们,因为剧情提供的是绿意盎然的温馨气息,观之令人心生暖意,思之颇具教化作用。

看罢戏,于感动之余我又萌想到另一个现实问题——根据现场观众构成来看,绝大多数观众都是老年人,这也是时下戏剧普遍面临的处境,难免不被人当做濒临淘汰的暮落艺术。可我换个角度又一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愫,那么,为他们演戏令其开心岂不也是一种至善功德?老年群体正是目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在现代传播手段方面,老年人大多是落伍的,年轻人又要为生活奔波打拼,常常无暇顾及他们,况且中国已经渐渐脱离农耕社会形态,大步迈入现代文明,已不可能再像四五十年前那样老老少少常年围在一起穷扑腾,如今的暮年之人必然有他们几十年来形成的惯性欣赏模式,极难适应隔代文化形态,也就与不知不觉中脱离了主流传播载体。可要想度好晚年,减少他们的孤独和苦闷,除了为他们子女多解除一些后顾之忧而尽力提供物质方面的照顾令其衣食无忧之外,是不是还应该考虑为他们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方式,获其心灵慰藉,使他们都能够在欢悦中度过晚年,也是功德无量之善举。谁不希望自家的老人有个欢喜的晚年?此举做得好了,剧团有市场,慈善机构大有作为,庞大的老年群体亦可收获更多的“夕阳红晚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举充分彰显出慈善事业意义的重大,着实大有可为。慈善会慈善人做慈善事,可谓善之善者也!

人生百年,莫为浮躁生活所困囿,不妨抽出点时间坐下来认认真真看几场戏,从中体味一番带着文学之生动的苦辣酸甜生活,嗅闻大地的泥土芳馨,用艺术用来感动并丰润百年人生!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作者简介】舞笛,汉族。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退休员工,大学文化,高级企业培训师。祖籍河南漯河舞阳,系中国煤矿作协、河南省作协、省民艺家协会、省群艺研究会会员。现任平顶山市作协卫东分会副主席。出版发行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世味杂俎》《山吟海叹》等5部文学著作。


扫码关注

  • 平顶山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平顶山市慈善总会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建设路265号市慈善总会

邮编:467000

豫ICP备2021026831号-2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